早在幾個月前,誰能想得到「Last Friends」會有今日的光景?
還記得錦戶小亮在記者會上對DV男的角色多有疑慮,而本戲目前尚在播映當中,電視台就已經決定要加拍特別篇。
錯綜複雜的男女四角關係,輔以家暴情節,再外加性愛依存症、性別認同障礙探討──擺明是走黑暗路線,一點也不青春陽光,當初戲都還沒上檔,一堆人就看衰,結果呢?首集收視率出來,嗯......能算平盤嗎?
不管這部戲的平均收視率能上升的什麼水準,就是衝著錦戶小亮當時在記者會上的那句「不懂事務所怎麼會要他這個偶像去演DV男」,其結果就是──不懂也無所謂,反正硬著頭皮也要演這個DV男就對了!
就算有可能會被萬眾女性同胞厭惡或是被社福團體視為邪惡化身,就是再被罵臭頭──錦戶接下這個角色絕對正確!這根本是個不會賠本的選擇,「Last Friends」有可能會讓錦戶亮更好,而再壞不過如此,他不一定能在這個機會賺到多少,但成功的機率有一半,至於另外一半則是不成功,也許連失敗都不至於,起碼光是在記者會上,錦戶和長澤雅美、上野樹理、瑛太、水川麻美一字排開的陣容就足以佔據報紙頭條版面,再沒能耐的演員都可以沾光了,錦戶亮豈能小覷,好歹他也是個叫得出名字的偶像,你看看台灣有多少不屑傑尼斯的日劇迷得以認識錦戶亮就好。
這種不知結果會如何,但選擇先做先對的情況,讓我想到龜梨當年去演「唯愛」。
我至今仍然覺得龜梨當時去演北川的純愛劇,真的是太早了,這是一個關於「時間」和「機會」的問題,包括龜梨的演技和人氣,有沒有達到水到渠成以接下北川的戲是很大的疑問,此外──聽說當初是北川主動找上龜梨合作,難道龜梨還因此替北川逐漸江河日下的劇本揹黑鍋嗎?
「唯愛」的收視率在播映期間被太多不可抗力的因素影響,日本媒體一向用放大鏡檢視幾乎是教母級的北川的劇本,更喜歡用特殊的龜梨標準去衡量龜梨,是的──龜梨標準,這是個只套用在龜梨和也身上,他人並不適用的詭異標準。
龜梨標準──其各項衡量指標皆被扭曲,過程不重要,結果就是一切。
於是,「唯愛」的下場叫做大敗,這到底是誰得出的結論?理由為何?
早知道龜梨會被懷疑火候不足以和北川合作,倘若我用「太早」兩個字來解釋的話,是不是龜梨當初根本就不應該接下「唯愛」?尤其他上一檔的「SUPPLI」還殷鑑不遠。
我說「錯」──即使時間不對,但機會既然來了,真的沒道理拒絕,重來一次再選,龜梨還是應該接下「唯愛」。
「唯愛」有一個赫赫有名的腳本家 (無論她的功力究竟剩下多少,但抬出名字還是可以壓死人),還有很好的導演和精緻的製作,一票演員陣容很堅強,連主題曲的作曲人都很有來頭,「唯愛」橫看豎看都是很漂亮的集合體──龜梨能在這樣的環境下飾演神崎弘人,其拒絕接演的理由還遠遠不及以上的描述來得充分。時間儘管早了一點,但這樣的條件實在太好!而且成功的機會是一半一半,龜梨爲什麼不要?
倘若一切皆訴諸結果論,龜梨在「唯愛」之後接演了「一磅的福音」,兩部都有收看的觀眾就會知道這當中的落差並非如媒體所言,實質上來講──龜梨的演技其實是進步的,那麼再回頭去看當初他應該不應該接演「唯愛」,答案就很明白,如果「唯愛」叫大敗,「一磅的福音」反而不算壞,可見得兩者之間並沒有負向影響,這更顯得「唯愛」當時的一切很特殊,並不能拿來和龜梨生涯其他作品一起評論,因為在一開始「唯愛」的立足點就已經不一樣了。
只能說「唯愛」沒有成功實在是有點運氣不好,但不能因此就懷疑當初的決定,那個選擇是對的。
#
[0回]
PR